2024年,丰台区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决落实市委、市政府决策部署,立足“首都前院、城市门户、文化客厅、生态屏障”职能定位,坚持“倍增追赶、合作发展”,打造“安全城市、品质生活”,构建系列制度、建设系列场景、打造系列品牌,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绿色发展底色更足更亮。
把花园城市建设融入区域产城融合发展,以花卉产业发展助力花园城市建设,打造国际花卉创新谷,规划建设国家花卉展示交易中心,创新设立“责任景观师”,打造“北京第一花园城区”新名片。
与北京林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成功举办全球生态治理(南森)大会,成立首都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院,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,开展生物多样性专项本底调查,启动全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。
严守生态保护红线,科学开展生态修复,河西片区水生态提升(一期)、河道水毁修复工程、北宫镇马鞍山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等顺利完工。
出台加快推进高质量城市化进程和重点功能区建设意见,营造“五大环境”、塑强四大功能,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,促进产城融合。培育新质生产力,加快建设卫星互联网、智能医工、未来食品等一批小而精、小而美的特色产业园区。
成立北京低空产业联盟,布局建设低空空域智能管控及安全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,打造首都低空产业发展示范区。
落地全市首个花卉苗木数据资产创新实验室,数字经济规模以上核心企业收入达594.1亿元。
举办“倍增追赶、合作发展”丰台大会,发展伙伴、链长单位数量分别达600家、65家,“生态环保产业圈”新纳入企业19家。
♻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,国内首台(套)单堆兆瓦级PEM电解水制氢装置实现商运,备案光伏项目28个,备案停车场充电设施项目79个。首批7个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启动,拆除和治理违法建设205.1万平方米。
♻开展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。积极倡导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“绿色出行”。
通过促销费和以旧换新政策,提升新能源车械购换比例,分领域组建新能源车队,累计淘汰老旧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236台,燃油叉车电动化80台。
建成启用全国首个移动污染源智能监管云平台,召开扬尘管控集中攻坚动员大会,全市首个骨架支撑式膜结构罩棚、全市跨度最大“基坑气膜”投入使用,创建“绿牌”工地53个,“绿牌”工地占比由5.9%提升至88.3%,推动VOCs综合治理,强化秋冬季污染过程应对,“清新蓝天”更加美丽宜人。
北京首个国家级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圆满收官,落实河湖长制、林长制、田长制“三长联动”,加强入河排口监管,开展汛前“清管行动”,全区有水河长增加11.4公里,国考市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%,“点靓凉水河”右安门段建成运营,永定河畔公园群成为“微度假”新选择,“亲水悦民”更加普惠可及。
积极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,必赢平台展现金中都历史古韵新景,挖掘“卢沟桥—宛平城—长辛店”红色文化基因,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互融互促。
建设国家自然博物馆、中央芭蕾舞艺术中心等大型文化设施,通过南中轴(一轴)和永定河文化带(一带)统领文化空间结构,构建莲花池—金中都、南中轴—南苑、卢沟桥—宛平城—长辛店三大文化板块,塑造古今辉映的城市生态文化品牌。
加强生态文明宣传,成立首批环保观察员队伍,推进生态文明宣教进校园,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,建成全市首家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基地示范样板,全国低碳日北京主场活动在丰台成功举办。
营造“生态+营商”双优环境,推进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建设,探索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“两证合一”,采取“打捆”环评、告知承诺等措施提升环评效能,三个片区纳入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试点。
强化非现场监管,深化“三监联动”,以执法力度彰显为民温度。加强监管监测、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突能力建设。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配合。
落实“三级管家”制度,深化包案机制,抓好“每月一题”餐饮油烟治理,出台餐饮行业油烟升级改造以奖代补工作办法,治理提升餐饮单位200家,建立噪声污染诉求“1+N”指导帮扶模式,接诉即办质效更加彰显。践行精管善治理念,建设品质生活提升“十大场景”项目30处,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。
认真谋划“十五五”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美丽丰台实施方案,做好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收官,巩固生态系统稳定性,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。
深化一微克行动,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,筑牢环境安全底线,全力做好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准备。
深入落实花园城市专项规划,推进全域绿化彩化立体化,深化生态廊道建设,打造生物多样性示范区,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